News center
新聞中心
2021-09-08??瀏覽次數:11699
小S承擔某型號電機的設計改進任務,目標是大幅度降低有效材料消耗,同時效率指標至少從IE2提高到IE3。
一般來說,電機效率的提高往往伴隨著有效材料的增加。而小S的效率指標雖然高于一個水平,但成本不升反降,成本是首要目標,IE3能效水平是前提。有點“壓力”的小S請沈女士幫忙出個主意,看看有什么好主意。Ms了解到這種類型的電機是2極的,建議小S把傳統的雙層繞組改成單雙層同心繞組。
兩極電機的繞組特性
與多極(4極)電機相比,兩極雙疊片繞組線圈機械圓周角度大,線圈端部長,端部漏磁大,銅線利用率低。
另外考慮到嵌入的工藝性,跨距一般為整個節距線圈的2/3,纏繞系數低。傳統的雙層繞組纏繞成單層和雙層同心繞組時,等效全距可大于全距線圈的2/3,而幾何平均跨距小于全距線圈的2/3。線圈端部短,纏繞系數高(跨距可設計為全距線圈的5/6),所以端部漏磁小,銅線利用率高。應用于大型小型二極電機,節材效果非常顯著,效率、功率因數等性能指標得到提高
繞組組成原理和跨度
三相繞組組成原理
爭取獲得更大的基波電勢和磁勢,盡可能削弱諧波分量。
保證三相電勢和磁勢的對稱性。
考慮節約材料,方便工藝。
跨度選擇
星形和三角形連接的三相繞組消除了三次和三次諧波,節距選擇主要考慮削弱五次和七次諧波。由于節距可以通過縮短次諧波的一個極距(即1/基波積分節距)來消除次諧波,因此,跨距通常選擇為5/6基波積分節距或5/6積分線圈跨距。
雙層繞組分為單層和雙層
雙層繞組,圖1是雙層繞組的放大視圖,具有2個磁極、1個通道、36個槽和1-16個跨距。
卷繞式等效原理
只要保持圖中每個電勢或磁勢矢量的方向不變,且分支電勢或磁勢矢量的級數相等,則轉換前后的合成矢量相等,在這種情況下,不同端部連接方式的繞組類型是等效的。不同類型的等效繞組在平均終端長度或平均線圈長度上是不同的。
繞組類型的演變
在圖1中,如果“16 ~ 24”的向量為正,“34 ~ 36”和“1 ~ 6”對應的向量為負。將“19 ~ 21”和“1 ~ 3”的上下線圈側合并成一個線圈側,如圖2所示重組,明顯符合上述“矢量方向不變,磁勢矢量級數相等”的原則。
同理,圖1中的另外兩相V、W按照U相規律重新組合,也就是演變成如圖2所示的“單層雙層同心繞組”。
結論
與圖1中的跨度“1 ~ 16”,即終端跨度數為15相比,圖2中的平均跨度數為[210(12 14 18)416]/12=14.315。在實際應用中,大小線圈終端長度之間的比例關系可以進一步優化。結果,平均端子長度明顯小于圖1所示的雙疊層繞組,銅線重量和線圈電阻值降低,材料消耗和銅損耗降低,效率提高。
本文為原創作品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請分享轉發!